2021年全国两会已于3月11日闭幕,在今年的两会上,委员们在减塑话题上也提出了不少提案。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万捷提交了关于加快外卖包装污染治理的提案,在明确主管部门、完善政策法规、推动源头减量、发展共享循环餐具这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小明提交了关于规范生产、使用和处置生物降解塑料的提案,在明确应用场景、制定完善标准体系、监管企业生产、推进回收利用这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让我们来看看提案的详细内容~
01关于加快外卖包装污染治理的建议
日益严重的外卖包装污染,使得外卖行业已成为国内塑料污染问题的重点领域。
目前每天的外卖订单量已经超过5000万单,这将带来大量外卖包装的消耗。外卖包装中近八成是塑料制品,这些废弃的包装和餐具在现有的回收体系中极少会被回收,这将带来严重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
图 | pexels
目前尚未出台针对外卖行业包装减量且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的整体实施方案,进而难以影响和推动外卖平台、餐饮商家等相关方参与实质性的外卖包装减量的行动。
因此,明确主管部门需联合多个部门共治外卖包装问题,要“明确商务部等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部门共治工作;出台相关指导文件,明确外卖平台等行业相关方协同参与包装减量工作;同时加强对外卖行业相关方落实包装减量工作的监督与指导”。
同时,外卖包装治理的担责主体及其责任内容不清晰。需要从国家层面上,制定专门的外卖包装治理条例、办法;对涉及外卖包装治理问题的政策法规,需抓紧修订完善。
万捷指出,从源头减量一次性餐具可行性高,但落实效果还需提升。需要求外卖平台优化相应的产品功能,制定“无需餐具”商家监管体系,也需要对消费者加强引导、激励。
提案中还建议政府支持鼓励共享循环餐具模式试点与发展。可以在高校、工业园等容易形成闭环管理的场景优先试点,以形成可行模式后复制推广,激励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共享循环模式的新业态。
02关于规范生产、使用和处置
生物降解塑料的建议
应用生物降解塑料被视为我国塑料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环。但是,生物降解塑料在自然环境中通常难以降解,对此必须先进行配套的分类回收,然后在严格控制的工业堆肥条件下处理。
图 | pexels
为更好地发挥生物降解塑料的环境效益,迫切需要规范生物降解塑料的生产、使用和处置。
冯小明提出,“不可以盲目地以生物降解塑料替代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是否在某一场景下应用生物降解塑料,应根据能否带来可观的社会、环境效益而定。”应明确生物降解塑料的应用场景,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目录,推动生物降解塑料市场朝正确方向发展。
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制定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环境声明、废物处置等标准。对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监管。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禁止生产、销售光氧降解塑料制品。
就目前各地正在推进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冯小明给出相关建议,“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应从有效回收利用生物降解塑料出发,给出生物降解塑料废弃物的分类收集方案,且针对不同材料,探索进行物理回收、化学回收或生物回收的可能性。”
随着史上最严“禁塑令”的实施,如何有效“禁塑”“限塑”成为公众讨论的热点话题。在本届全国两会中,两位委员的提案分别讨论了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外卖和近些年发展势头正猛的生物降解塑料,在源头减塑和使用后处理两端进行控制,达到减塑的目的,以期更好无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