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禁塑”相关政策一览

2020年1月1日,法国《能源转型促进绿色增长法》的禁塑部分法令正式实施,法国成为全球第一个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的国家。
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量大,回收利用率低,对土壤环境、海洋环境都产生了严重的污染。目前,“限塑”已成全球共识,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已在限塑禁塑方面展开行动。本文将为您盘点世界各国在限制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方面采取的政策和取得的成效。

欧盟欧盟2015年就发布了限塑指令,目标是在2019年底欧盟国家的民众每年每人消耗不超过90个塑料袋,而在2025年,这个数字减少到40。指令发布后,各个成员国都踏上了“限塑之路”。
2018年,欧盟议会又通过了一项关于控制塑料废弃物的法令。根据法令,自2021年起,欧盟将全面禁止成员国使用饮管、餐具和棉花棒等10种一次性塑料制品,这些用品将由纸、秸秆或可重复使用的硬塑料替代。塑料瓶将根据现有的回收模式单独收集;到2025年,要求成员国的一次性塑料瓶回收率达到90%。同时,法案还要求制造商必须对其塑料产品和包装的情况承担更多责任。法国2020年1月1日起,法国禁止销售部分一次性塑料制品,包括一次性棉花棒、一次性杯子和盘子等塑料制品,学校食堂也禁止使用塑料瓶装纯淨水。“法国零废物”组织管理人表示,法国当局未来数年将逐步加强“禁塑令”,计划于2021年禁售塑料杯装饮用水、塑料饮管和搅拌棒、发泡胶餐盒等,水果蔬菜的塑料包装也将被禁用;2022年则将禁止包括连锁快餐店在内的餐饮业向堂食顾客提供一次性餐具。最终目标是在2040年前,将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率降低到零。

德国早在2016年,德国政府就与有关企业达成协议,对一次性塑料袋进行征税。即商店不再无偿提供塑料袋,顾客需要支付一定费用才可以使用塑料袋。该政策实施以来,德国人均塑料袋消费量从2015年的68个下降至2018年的24个,全国塑料袋的消费量下降了64%。2019年9月,德国政府表示,计划加大“限塑”力度,准备通过立法禁止超市收银台出售轻质手提塑料袋。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宣布将不遗余力地全面禁塑,除了征收各种塑料制品税费、加大对可替换材料的研发,还计划在2042年前消除所有可避免的塑料垃圾,包括塑料袋、饮料瓶、吸管和大部分食品包装袋。除了政府,英国女王也表明了自己强烈的禁塑决心,她要在所有皇室的地盘上全面禁止使用塑料吸管和塑料瓶。

意大利于2010年12月22日通过塑料袋禁令,从2011年1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成为欧洲第一个全国禁塑的国家。禁令实施后,意大利的各大商店将只能向顾客提供生物可降解塑料袋或者布袋和纸袋。
冰岛环境与资源部官网7月1日消息,冰议会通过了《卫生与污染预防法》修正案,从2021年7月3日起禁止将某些常见的一次性塑料产品投放市场。禁止使用的产品包括一次性塑料棉笔、餐具、吸管、废料和气球、食品容器、饮料容器、泡沫塑料杯等,并且不得快递可重复使用的一次性杯子和由其他塑料制成的用于饮料和食品的容器,医学用途的除外。无条件禁止将可通过氧化或所谓的氧塑降解的塑料制成的产品投放市场。其他欧洲国家在欧洲,对于“限塑”,各国采取的手段可概括为两种:一种是征税收费,一种是彻底禁止使用。
最早对塑料袋收税的是丹麦。1993年,丹麦就开始对塑料袋生产商征税,同时还允许零售商对塑料袋收费,这一规定直接导致了当时丹麦的塑料袋使用量下降了60%。法国、爱尔兰、保加利亚、比利时等国均采取这个方式。在德国、葡萄牙、匈牙利、荷兰等国,零售商则是向顾客收取塑料袋的费用。而意大利更为严厉,2011年政府宣布,除了可生物降解或可分解的塑料袋,其他塑料袋均禁止使用。

“各国已作出决定,未来这将转化为实际行动。”佩耶强调,这一条约更新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据分析,此次法条更新,将在未来广泛影响医疗保健、技术,航空航天、时尚、食品和饮料等诸多领域。